佛学入门

佛学常识

有福报的生命

  经常听到人说:压力很重,得抑郁症的人很多。为什么会有这么重的压力呢?   比如有一个老板,他的企业做得很大,现在

只学佛理不修行的果报

  一同跟佛陀出家的两兄弟,他们在修学上渐渐分出差异来。哥哥对行的方面很精进,弟弟对解的方面很用功。几年的夙夜匪懈,

用佛法智慧打开心量

  有利他心是很重要的,利他心直接对治了我执我爱。我执我爱是烦恼的根、痛苦的根。若是你没有真正发起利他心的话,你表面

如何避免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不造恶业

  济群法师:如何避免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不造恶业?   问:我发现,企业行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。经商要有两个重要素质,一

佛教只是念经、祈福、做佛事吗

  真正的佛法,诚如世亲论师所言:佛之妙法有二种,教法证法之体性,持教法者唯讲经,持证法者唯修行。佛法分为教法、证法

修炼的境界

  从前,在印度,有一个男子因一时的气愤恼怒,厌恶世人,便舍家遁入佛门,皈依佛教。   可是,他的身体虽然出家,入了

出离轮回的决心

  隐匿的瑜伽士是不会跟他人厮混,也不涉入世俗活动的修行者,既不求名也不求追随者。他对修行有一股不可抗拒的热切渴望,

修行的试金石

  我们的生命中,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、有很多缘并不是投我们觉悟的赞成票的,我们要面对这些缘。这些缘的出现,也是因为修

佛说人生痛苦之源

 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,知其乐,忘其苦。明其心,苦其志。追其型,忘其意。   所说,所想,所做,所为,所用,所弃,所喜

心无尘埃何须洗,身处极乐便是佛

  佛说:人生即苦,我偏是不信。哭着入世,不由我选择,可我能够选择笑着离世,了无遗憾,心神自安。人之一生,坦途顺境固

学佛无难,但观自在

  学佛并没有困难,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都有佛性。只是大家不识,追逐外境执取色相,忘记自己本来面目而造业

弘法就是心灵的慈善

  有些学者提出,社会在几十年左右将发生问题。因为大学生普遍就业困难,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,加之天灾人祸。若没有信仰为

如何消灾免难

  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福,自然界有很多灾害,人为的疾病,人间要找一个没有灾难的淨土是很不容易的。   我在世上走

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

 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。老和尚问他说:你有没有在修行啊?   居士回答:有啊!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,晚

四种善事,会招恶果

  善男子!有四善事,获得恶果。何等为四?做四种善事,会招致恶果,哪四种呢?   一者,为胜他故,读诵经典。   二

完美主义者与出离心

  在佛教里,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,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,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,不过

佛教的闭关

  闭关的意义:   佛家、道家修持均须经过闭关阶段,简单地说,修持者把自己在关房内关闭起来,除护持者外,不与他人、

战胜种种束缚我们的力量

  谁是我们这个世界最自由的人?就是佛陀。他由彻底断除烦恼而得大自在,他所领导的僧团,则是追求自由的团体。   卢梭

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

 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,因此,生活贫困的地区,往往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肉。但是时代走到今日,社会发展迅速,

什么是业障

  业障   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,业是造作,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,身、语、意叫三业。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,包括的

即使扫地、洗碗、洗菜这样的小事,也可累积大福报

  常听佛子们有这样的抱怨:我时间紧,工作忙,没有时间修行,没有时间做功德,没有时间护持常住,没有时间参加法会,没有

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开示

  接近上师   说实话,我想我不是一个适合谈有关对上师虔诚心的人,因为我没有虔诚心。这不是因为我的老师们有任何缺陷

您对佛教误解有多深

 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,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。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、太消极,太保守 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,最起码作为哲

年轻人,你为何学佛

  龙泉寺在清风宜人的山里,节假日里来往的登山者络绎不绝。一对中年夫妻迷了路,问我出口在哪,就在我带路的时候,她突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