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入门

道元禅师的料理

1970
01/01
08:00
评论

道元禅师的料理

精进料理(资料图)

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《三国志·魏志·倭人传》这样记载日本:“在那块土地上没有牛,没有马匹,没有老虎,没有豹,没有山羊和喜鹊……那里的气候温和。无论在夏季或冬季,人们都食用新鲜的蔬菜。”还说他们同样食用一些鱼类和贝类。确实,日本曾经是一个素食主义盛行的国度。佛教流传到了日本之后,日本人开始接受佛教中对狩猎和捕鱼的禁忌。

在天武天皇时,更是宣布了一项法令,禁止了僧侣肉食且限制僧侣的饮食范围。在当时,烹饪技术尚不发达,仅是生吃,或者是在煮熟的蔬菜里加些醋、盐、酱(盐腌汁、酱油)等简单烹饪。公元13世纪,日本禅宗中曹洞宗派的创始人道元禅师正式确立了日本素食烹饪——精进料理。“精进”二字,是梵文中“VYRIA”一词的日文翻译,意思是“存善远恶”。

道元禅师俗家姓源氏,生于镰仓幕府的乱世时期,据记载,其骨相奇秀,七岁读《毛诗》、《左传》及诸经史,不由师训自然通晓。童年时期,道元禅师即遭遇母亲病故,“人啊,为何逃脱不了这世上的纷争、病痛和死亡?愿你能找到超脱这些苦痛的道路……”母亲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深深地刻在道元幼小的心灵上。于是年仅14岁的他出家。为了寻求佛学真谛,24岁又远渡重洋前往大宋修习佛法。

道元在中国寺院里所见到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僧对“食”的一丝不苟,让他很震惊,从而改变了他对“食”的看法,并把宋朝修行道场的餐食样式带回了日本。他通过《赴粥饭法》和《典座教训》两本著作,阐述了饮食的可贵。他曾写道:“精进烹调必须展示出对佛法的深信,必须拥有丰富的经验、正义和善良的心灵。”

曹洞宗寺院里的禅僧们都依照教法把食事当作修行之一。他们一天的食谱大致如下:早餐(小食),粥/麻油盐/酱菜;午餐(中食),麦饭/味噌汁/酱菜/配菜一品;晚餐(药石),麦饭/味噌汁/酱菜/配菜二品。

这些食物里当然不含任何鱼肉等动物蛋白质。配菜二品是指盛在碟子里的一丁点小菜。只有成年男性所需能量的一半。一些刚入门的僧侣,很容易受饥饿的困扰,但过了三个月之后身体便可习惯这样的饮食,原因是肚子容量变小了。同时排便容易畅通,排泄物不臭而且皮肤会变好。这种饮食方式可以让人体会到料理的微妙趣味和食物原味。

道元禅师曾训示一位云水僧:“一滴水也是佛的生命。”换句话说,精进料理首重令每一种食物材料的所有部分都彻底发挥功能,纵是一粒米、一片叶、一滴汁都不能浪费,必须令食物从各种元素中得到真的味道。比如烹饪茄子时,它的茎通常被认为不能食用而被丢弃,而精进把它切成小片然后放到汤里作为一种装饰。当然,它们是可以食用的。

精进料理的菜单永远是季节性的。例如,在深秋,由炖的时令蔬菜、蘑菇、坚果和树叶形状的麸(一种面筋)做成的合炊,反映出花园中彩色的秋叶、腰果和银杏。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和餐的精神追求。

精进料理在13世纪传遍了整个日本。道元在《赴粥饭法》中记录了斋饭烹调人的责任与用餐者的心志,曰“用餐时不得多言”。这也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。这可能也和过去的吃饭习惯有关,以前在日本是各自用菜箱当小饭桌分开吃。大家围着饭桌边谈天边吃饭的情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。

引自《500年前,人们都在吃什么? 》

作者:栗月静

关键词: 道元禅师的料理

关注我们

  • 邮箱1480809595@qq.com
  •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:foshang1080
二维码扫码关注“佛商网”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