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入门

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(四)

1970
01/01
08:00
评论

  四、四年级,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

  注重孩子好习惯的培养、坏习惯的改正

  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做了这样一项调查:

  专家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测试,这次测试的内容包括知识测试、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。测试的结果令这位专家很惊奇,因为他发现,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,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,但他们的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。

  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,而四年级是一个“分水岭”。也就是说,在四年级或四年级之前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、生活习惯,那这些好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;在四年级之后,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恶习,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,否则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。

 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,四年级是关键:

  首先,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,四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,过了这个关键期,这些坏习惯将不会轻易改掉。

  其次,从孩子意志力的发展特点来看,尽管四年级的孩子意志力发展还只是初步的,并且是不稳定的,但在这个时候,孩子的意志力发展开始由弱到强,由他律到自律过度。孩子会通过克制自己,主动培养一些好习惯和改正一些坏习惯。因此在四年级,好习惯的培养和坏习惯的改正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。

  第三,孩子在10岁左右,由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,孩子行动的动机开始由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转化。孩子会努力地表现自己,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性评价。

  家长在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、改正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或者说,必须具备哪些教育观念呢?

  方法一:给孩子创造好习惯形成的好环境

  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,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。

  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: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。

  方法二:四年级,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

  10岁左右,孩子的大脑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期,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。再遇到问题,他们已经能够做到理智思考、换角度思考了。

  例如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,即是妈妈主动暗示孩子“洗衣服是很辛苦的事”,他们往往不能真正体谅妈妈的辛苦,当孩子年龄已大,他们懒惰、不体谅他人的习惯早已定型,不管父母怎样暗示,相比都是无效的。而在理性思维刚刚出现的四年级左右,父母的这种暗示则是非常必须且必要的。

  多方教育专家通过细心地观察和研究发现,孩子在四年级或四年级左右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,往往更具有持久性。从心理学角度来讲,孩子在四年级左右所养成的良好习惯,将会比孩子在其他年龄段养成的好习惯更持久、更易深入孩子的心灵。

  生活习惯:勤劳、讲卫生、讲礼貌、有爱心、能够体谅他人;

  学习习惯:爱思考、细心、课前预习、课后复习;

  性格:坚强、勇敢、乐观、积极。

  方法三:培养好习惯用加法,克服坏习惯用减法

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:培养好习惯用加法,克服坏习惯用减法。

  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,做家长的不能企图孩子“一口吃个胖子”。利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法原则,让孩子慢慢来。

  坏习惯也是一点点改正过来的,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脆弱的自信心,也能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,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,从而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增。

  方法四:纠正孩子的坏习惯,需要家长的权威和毅力

  父母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,必须有一定的权威,在征得孩子统一的基础上,给孩子制定出一些“纪律”和“规则”。

  美国研究发现,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。但是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,需要花费的时间比21天要更多,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。

  面对孩子的耍赖、软磨硬泡等,父母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毅力,不要向孩子妥协。

  五、四年级,是孩子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

  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

  与小时候相比,到了四年级,孩子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差异:

  1、在道德认识方面,由具体、肤浅的认识,向本质的认识过渡。

  2、在道德评价方面,由只注意行为的效果,向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过渡。

  方法一: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偏差

  1、预防定势效应

  定势效应是指,家长对孩子产生了某种固定的看法,对孩子的评价总受这种固定看法的影响。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,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孩子的行为。

  2、克服光环效应

  光环效应,就是以偏概全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由于孩子出现了某些缺点,就弥盖了孩子所有的优点,认为孩子“一无是处”;由于孩子有了某项优点,就弥盖了孩子所有的缺点,认为孩子“一切都好”。

  如果家长总是戴着“有色眼镜”看孩子,总是误解孩子,孩子就会变得十分叛逆。

  方法二:杜绝打骂,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

  在孩子小的时候,父母们偶尔打一打孩子,可能会震住孩子,起到快速教育孩子的效果。过后,父母再找个机会告诉孩子“爸爸妈妈是爱你的”,也许很快就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爱。但是,当孩子到了四年级,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崛起,父母再打骂孩子,孩子就要记仇了,并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,促使不良道德行为越来越多。

  从道德情感方面来讲,父母的粗暴会使他们越来越叛逆,道德水平越来越糟糕;而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则会使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,从而使孩子的道德水平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。

  方法三:在孩子的行动问题上下工夫

  一般来讲,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,他们可以通过一定的道德原则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,开始具有一定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冲动,并懂得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。但是,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孩子,他们在思想上懂得这些大道理,但他们的行动却往往会跟不上。所以,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做到道德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,尤其要注重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,让孩子努力做到言行一致。

  四年级,孩子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言行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现象,所以在这个时候,他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,而不是责怪和批评。

  方法四:利用潜移默化的暗示法

 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:任何一种教育现象,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,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。

 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喜欢处于受教育、受管制的地位。到了四年级,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崛起,他们的自尊心也在一点点增强,这个时侯,暗示教育法最容易让孩子接受。

  暗示教育法,能够满足四年级的孩子日益强烈的自尊心;能够满足四年级孩子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;能够使孩子感觉到平等、感觉到尊重,从而以轻松、愉快的心情去克服自己的缺点,以快乐的心情去与父母父母合作。

关注我们

  • 邮箱1480809595@qq.com
  •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:foshang1080
二维码扫码关注“佛商网”官方微信